百工百年话运河 | 小小货郎 张灿其
采访时间:2021年1月11日
采访地点:通惠南路782号憬天国际5幢23层
采访者:翁迪明
速录整理:曹 怡
讲述人:张灿其,新塘街道人,1968年生,属猴。幼年收鹅毛鸭毛、鳖壳、鸡肫皮,同时兼卖糖金橘。
张灿其
11岁的“江湖佬”
我的家原来在新塘打纸埭,西小江北沿,与绍兴只有一江之隔,风俗、行业、脾性甚至方言都和绍兴差不多。听老年人说,以前我们村坊是打镴箔的,就是打镴箔纸,所以叫作打纸埭。我太太那代到爷爷为止,都要西小江乘船通过官河去绍兴城里打镴箔。
上世纪70年代,还是公社、大队的体制,都没有分田到户,小队里每天工分“一直头”(表上划一直,表示出工一天,赚进一天工分),实际上很多劳动力都空闲在那里。这时候,伢爹就动脑筋出去做点小生意,回头再交钞票到小队里买工分。伊做过的行当多来:收鹅毛鸭毛、卖小鸡小鸭、卖糖金橘,一年要调好几回来。没办法呀,姆妈眼睛不好,屋里穷,全靠阿爹勤俭做生活。
虽然我年纪小,脑子还是灵光的。阿爹做小生意的套路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想:我要赚本钱,也去做生意。靠卖旧铜烂铁,总算有几块钞票,我就独自家行动,出门收毛去了,记得那年我11岁。
我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杭州,收购鸡毛鸭毛、鳖壳、鸡肫皮。
我每日早间头4点半就出门赶头班车,天都还墨暗(很暗)来,一只石棉袋拎拎,沿着官河向西走,一个钟头到15路车站,乘上,3角6分车钱,湖滨落车,再转151路电车到拱宸桥下车刚刚半上昼(上午),运河边上人家多呀,他们买菜回来,我好叫卖做生意了。
运河边早市
拱宸桥
这条线路也是我设计的,先到最远的地方,倒回转,一边收毛一边回来,蛮有望想头,呵呵。
一路往南,一路收毛一路走。中饭随便弄口吃吃,有时候是家里带的冷饭头,有时候路边买个馒头充饥,收到南星桥时基本上要到大半下昼(下午)了。先把鳖壳卖给江边摆摊收购的外地人,5分钱轮渡过江到萧山,再到水泥厂边上的收购站把毛卖掉——这里的价钱高。
南星桥码头
空手轻松了,再沿杭萧公路走个20来分钟,到104国道线边上有个江二的站台,等15路车,坐上乘到萧山爬落,再沿着官河走到屋里,天早就暗了。就是噶,一日走到夜了,从来不话起吃力,只觉得蛮有趣。
别人家小人在读书,我11岁就开始“跑江湖”了,杭州大街小巷的线路图在我肚皮里记得滚瓜烂熟。
“鹅毛鸭毛甲鱼壳”
那时候去杭州,主要是收鹅毛、鸡毛、鸭毛,甲鱼壳、鸡肫皮,这种轻巧的“废品”。叫喊出来么就是“鹅毛鸭毛甲鱼壳……”我年纪小呀,声音多少尖来,杭州人都听得懂,屋里有可以变卖东西的人就会回应“有哒”,你循着声音直接过去就是。
杭州人很早住高楼了。往往我在吆喝,楼上有人探出头来回应“有哒”,这时就要快速登楼。有时光他们还在吃饭,看见我这么快上楼么马上收拾桌面,把甲鱼壳、甲鱼骨头都卖给了我。
小贩在吆喝
吆喝的花头经有点多的,要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不能不到,也不好过头。中饭过后,许多人家要午睡的,居民区比较安静了。有时候你会发现平房窗台里头分明搁着一只甲鱼壳,“品相”还很好,那是不可以错过的。可是,也要考虑到东家可能在午睡呀,所以吆喝起来就不能很突然、很大声,比平时低3分响亮的程度就可以了;也不能一直叫一直叫,人家要烦的,需要给他们自然醒来留出时间和机会。我就是静静地找个地方守着,轻声叫唤“鹅毛鸭毛甲鱼壳……”隔个分把钟再叫一声。很灵的,不用多久就能听见东家在应答“有哒”,声音里还带着瞌睡的味道呢,呵呵。
那时光我信心多少足来,一日工夫有二三十块钞票好赚了,欢喜煞嘚。而有种吃手艺饭的人,一日工夫才赚两块多。手里有两个钞票,可以买许多东西,牛皮筋啊、玻璃弹珠啊。又有的吃,又有的玩,道伴哥儿(同伴)也多了,他们都跟在我屁股后头,有事情都抢着做,小小年纪我变成了小人队伍里的“头头”。
糖金橘来客串
糖金桔
下半年实在冷,杭州不太去了,我就换个生活,做糖金橘卖。
话起这个糖金橘,看看简单,做起来也蛮复杂个。金桔要到农村里去收了来,红糖是到义乌去买了来,串串的竹签子要到山高头(山上)砍来竹子,一根根劈好,还要用稻草篷起来,做个草藤子。收来的金橘洗干净,沥燥,用竹签子串好,大点么串三颗,小点么串四颗。每日早间可以做个几百串。
做糖金橘顶关键的一步就是熬糖,也有诀窍个。一斤红糖,一斤水,哗哗哗开始煎,煎到这个白白泡跟划蛋一样的就是差不多了。时间不到,糖粘不上去,时间过了,糖有点苦依依了。既要保留它鲜洁(鲜)的口味,又不能让糖水流落来,全凭手眼的经验。糖熬好了,就把串好的金橘放进去浸一浸沾满糖浆,然后插到草藤子里,一早上可以做300多串呢。
每天中午,我背着这个草藤子到市心桥头、凤堰桥头去卖。放学快了,又走到劲松小学门口去卖。这个糖金橘三分钱一串,所有成本才块把钱,卖个一百串,就可赚两块钱。有辰光小孩多了,看不牢的时候也会被偷几串去,但是赚个1块5角一日是肯定有个。
年底啰田里生活空了,村坊里都兴请个戏班子来唱戏文,老人小孩都跑去看,我就背着个草藤子在他们搭的戏台下底(下面),钻进钻出卖糖金橘。就这样,日里卖夜里卖,一天下来有好几百串好卖,一个下半年加正月里,可以赚好几百块钱。
实际上糖金橘也只有冬天卖卖的,天热起来糖水凝不牢,流糖的金橘不好吃,没人要。
鸡毛也能飞上天
开春之后,又做回我的老行当——鹅毛鸭毛甲鱼壳。这时光,雄鸭毛、老鸭娘毛,收来叫(只要)5分、3分一只,5只鸭子凑拢来1斤毛,晒燥(晒干)之后,卖给供销社有2块一斤好卖。所以伢是集中力量,全份人家都来理毛,忙不过来的时光,还会村坊里叫几个小大姑娘来屋里帮忙。尤其是年底啰,收毛生意特别好,因为年底人家屋里都要杀鸡杀鸭请菩萨,这时光毛也多了,价格也便宜了,收毛人自然不肯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理毛
看看这种小生意不起眼,也蛮有得赚的。一年工夫,有一千块钱来,生产队里才两角钱一日呀。那时光,造两间两层楼只要两千多元钱好了,所以虽然姆妈眼睛不方便,但是伢屋里是村坊里顶早造两层楼的人家,大家都说伢三爹儿子(爹儿子仨)硬仗(厉害)。
凤凰牌自行车
13岁那年,家里又买进了凤凰牌脚踏车,这下如虎添翼了,我三天两头骑着往外面跑。这时光,糖金橘在萧山卖1角,到西湖沿上好卖到2角,卖个100串,一日落来就赚了20块。有时候也会骑着脚踏车到杭州松毛场进山货,300斤山货带到城里跟他们调粮票,调来的粮票再拿到江边码头一带出手,那里专门有人收的。
15岁之后我开始跑远路地方去做生意。首先到舟山的定海,一趟回来就赚了五六百,阿爹、阿哥也跟我去,呵呵。三爹儿子一道做,做了三年。后来跑到更远的福建,从萧山坐火车到衢州,再转车,要坐一日才到。松溪、建瓯、建阳,这些城市要坐几班车、几条线路、哪里中转,我到现在还报得出。反正哪里生意好就跑到哪里去收,全国各地都跑转来,18岁个时光最远跑到了内蒙古的赤峰。有时候出去个把月也没有音讯,屋里姆妈愁都愁死,以为我回不来了,哭了好几回。后来我两只旅行包的鳖壳拎拎回来,转手卖掉,赚了六七百块钱。
记得有一回,还是13岁那年,我一个人去南京做生意。到了南京城,不会讲当地话呀,我的吆喝声他们也听不懂?我脑筋一转,寻来一面铴锣,一面走一面敲,腰里别个鳖壳,这样一看就晓得我是来收鳖壳和羽毛的。边做生意边“旅游”,不知不觉荡到了中山陵,蛮蛮长个一条踏步档走上去,到了那只石香炉边上一站,我的个子还没有伊高嘞。有个外国佬看见我这副打扮,发靥煞了,抓牢我一定要同道拍个照相,我么慌啊慌煞。
我家成了交易所
分档整理毛 初加工后的毛
上世纪80年代,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政府鼓励农民搞经济建设。原先,羽毛属于二类统销物资,只能卖给供销社。后来政策放宽,收毛的店渐渐多起来了,他们潮么潮要,燥么燥要,都是按质论价。收来的毛随时随地都可以脱手卖掉,更加灵活方便,“鹅毛鸭毛甲鱼壳”成了农村致富新的门路,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1982年,新塘公社决定带头办一家社办集体性质的羽绒厂,由任国平带队,沈文根、周树兴等七个人到江西共青城里去参观学习,回来后创办了萧山第一家羽绒企业——萧山羽绒厂。一来,解决了蛮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羽毛的销路问题,农民收毛的积极性也高了。
夜饭后屋里坐满了人
因为我生意做得早、跑得远,名声渐渐传开了,所以好多新手一有时间都会到我家坐坐。那时候,每日夜饭吃过,附近绍兴、衙前、新塘等官河一带村坊做毛生意的人都来我家灵市面,当然也有人想我带带他们一道做。
鸡毛毽子 鸡毛掸帚 鹅毛的倒立毛做羽毛球
我呢就跟他们讲讲生意经,看看很普通的一根羽毛,里面的门道有不少嘞。拿鸡毛来话,有倒毛、顺毛、乱毛,不同部位个毛我一眼就认得出来。每一道毛的用法都不同,有些毛拿去做踢踢的毽子,有些毛拿去做鸡毛掸帚,有些毛只能作肥料。档数顶多的是鹅毛,一只鹅身上有17种毛。一只鹅身上共有18根倒立毛,左右各9根,它是做羽毛球拍的专用材料。鹅呢要用清明鹅,拔呢要活拔,就是鹅活着的时候拔下来才卖得起价钱,老鹅就用不着了,时间一长,倒立毛就会分叉,不值钱了。
绒子与羽毛的关系 左侧为优质绒子,右侧为劣质绒子
收毛的时光,还要看绒子的好差来定价格。绒子(含绒量)分好几档,顶好的有20%的含绒量,差的只有6%、7%的含绒量。没有点真本事根本看不出个,一把毛散开来,有多少含绒量看过就要估得出。有眼力的人,万把斤毛堆在那里,只要抓个几把看过就晓得了。一把把看过去,绝对不会相差一个绒子,赚赚才块把钱一斤呀,看高一个绒子的话,几万斤下来不是要亏本啦。
出去收毛的几条线路,我也讲给他们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话我脑筋灵活,胆子又大,又肯吃苦。后来这些人出去收毛回转来都卖给我,我就屋里坐坐好了,不用出去收了,那时候官河沿岸这一带的羽毛生意基本上都在伢屋里买进卖出。
星火点燃的兴旺产业
水洗分毛机
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做越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塘的毛生意已经发展成收毛、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我想想手里也攒了几十万块钱,索性去开个厂。24岁那年就到大通桥裘江公社后头去租了厂房,买了机器回来,弄好才十来万。开厂以后,都是整车5吨、10吨的原毛收进来,经过分毛机加工后,从原毛提取绒子和毛片,再卖给全国各地的下家。
羽绒制做车间
新塘一带,我可以说是顶早做毛生意的,算得上这个行业的老前辈了。后来,羽绒工厂林立,羽绒老板增多,经营范围遍布全国,新塘成了全球闻名的“羽绒之乡”,新塘羽绒企业成为新塘经济的支柱产业。
羽绒男女服装 羽绒童装 羽绒制品
羽绒制品又轻巧又保暖,不仅在国内市场受欢迎,后来还出口到国外去嘞。羽绒企业从原先出口羽绒原料转变成了出口羽绒制品,商品增加了附加值,为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现在的羽绒产品质量越做越好了,填充的基本都是90%以上的绒,款式也新颖大方。像去冬今春天气介冷,羽绒服装厂个生意是一个接一个,他们都说从来没有噶忙过。
参考文献:
朱如江 新塘羽绒志 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8
相关阅读推荐
书名: 羽绒活拔技术
作者: 姚凤英
索书号:7-5337-0293-X
书名: 活拔鹅鸭毛绒知识问答
作者: 商业部茶叶畜产局编
索书号:未知
书名: 羽毛绒加工与利用
作者: 王敦洲,田穗生编著
索书号:7-5353-1285-2
栏目相关文章

- “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探寻古韵亭台
2024-05-19
- “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探寻古韵亭台
2024-05-19
- “扇”写水墨 “阅”享清凉—— “了不起的匠人”手作沙龙漆扇制作活动预告
2024-05-15
- 萧图走向全国!
2024-05-15
- 夜晚的萧图总有一盏灯属于你
2024-05-13
- 嘘!萧图已按下“文明静音键”丨你我的文明公约
2024-05-09
- “永兴书话”五月好书推荐 | 读书,是青春最美的颜色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