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萧山图书馆 >> 特色专题 >> 专题汇编 >> 萧山图书馆业务技能培训 >> 业务技能培训教材 >>

图书馆基本知识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08-16

基本概念

1.什么是图书馆
      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贮、传递和开发,并为社会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
2.什么是文献
      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因此,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是指一切知识载体的文献,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图书)和近年来所出现的非印刷型文献(音像资料等);狭义的文献,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包括图书及其它文献资料)。
3.文献的类型:
      按文献出版形式分,可分为
      ⑴.图书。(装订成册的,篇幅不小于49页的印刷品。5-48页的为小册子,4页以下称为零散资料)      
      ⑵.连续出版物。一种逐次分册发行,通常都编有序号或年代标号,并且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印刷形式的出版物。包括期刊(杂志)、报纸和年鉴。
      ⑶.特种文献。指出版形式比较特殊的文献资料。包括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会议资料、学校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和其他特种资料。
按文献载体分,可分为
      ⑴.印刷型文献。如图书
      ⑵.缩微型文献。如缩微胶片
      ⑶.视听型文献。如唱片、电影片、VCD
      ⑷.电子型文献。如CD-ROM
      ⑸.网络型虚拟文献。
按文献的加工层次划分,可分为
      ⑴.一次文献。是作者最初发表的原始文献。
      ⑵.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如书目、索引、文摘、简介等。
      ⑶.三次文献。指按既定的课题,利用一次文献选择有关的一次文献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专题报告,。如综述报告、述评报告、动态综述、技术预测、书目之书目等。
4.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藏书、读者、馆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
      ⑴藏书是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类型文献的总和,既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也包括新型载体的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等。藏书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起来的,它经过科学的加工整理、合理的排列组织,成为有重点的、有层次的图书馆藏书体系。
      ⑵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发展读者、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是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内容。读者的存在和需求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价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反映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水平。
      ⑶馆员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员、专业馆员、支持馆员和志愿者。他们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图书馆藏书和社会读者的媒介。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⑷技术方法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手段。图书的收集、整理、组织、管理、流通等各个部门工作的技术方法构成了图书馆工作的方法系统。这个方法系统包括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技术方法和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⑸建筑与设备包括馆舍和技术设备、阅读设备、办公设备、水电设备等。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条件。
5.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文献的聚集和知识信息的传递。即文献的收藏与利用。这种属性决定了图书馆最本质的工作:借书、还书。
6.图书馆的一般属性:
     社会性、学术性、服务性、教育性。
7.图书馆的基本职能:
      ⑴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选择、积累;
      ⑵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加工、整理、存储、控制、转化; 
     
⑶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进行传递和提供使用。
8.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⑴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⑵开展社会教育
      ⑶传递科学情报
      ⑷开发智力资源
      ⑸提供文化娱乐
9、图书馆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采-分-编-藏-用-剔等几个阶段:                     
      采,就是采购,是通过购买、定购、交换、赠送等途径,获得图书资料的过程。没“采”,就没有图书资料的积累,也就没有图书馆的服务。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有系统的“采”,构成了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                      
      分,就是分类,是依据图书分类法,把图书分门别类,以便于管理和使用。常用的图书分类法有《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等等,其中,《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简称(第四版之前叫《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有中小学图书馆的专用本。 
      编,就是编目,图书馆要编制图书目录,包括书名目录、著者目录、分类目录等等,供管理和检索使用。以前,人们是手工进行这项工作的,现在,图书馆如果实现了用计算机管理,编目就是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中进行了,十分方便快捷,通常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去排目录卡片,而用服务终端或网络向读者提供机读目录。
      藏,就是图书的上架管理。图书在书架上,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来摆放,这样才便于管理和查找。因此,图书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架,通常采用的是分类排架。
      用,就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各种服务,是图书馆进行前面的基础工作的最终目的。图书馆的藏书价值在于“用”而不在于“藏”,藏而不用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浪费。图书的“用”有多种方式,基本的有“借、阅、咨、制、印”等,即图书的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编制文摘索引、资料的复印等。                  
      剔,就是剔旧,对过时老化无用和破损不能使用的图书,要从书架上拿走,退出流通,不要占用了书架,还增加了管理员的管理难度。通常,还要把这些剔旧书用一间专门的房间存放,以备少数情况下查用。
      近年来,虽然图书馆遭受了“数字化”的前所未有的冲击,但这些基本过程还是不变的。作为数字化的图书信息,被人们称为图书馆的“虚拟藏书”,它也有收集、整理、使用、老化这样一个过程。
10.图书馆的类型:
      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划分标准。在我国,主要是以主管隶属关系结合图书馆的性职能和读者对象等标准来划分,主要有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科学和专业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
11.什么是公共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是指那些免费或只收轻微费用为一个团体或区域的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们可以为一般群众服务或为专门类别的用户如儿童、工人等服务,它全部或大部分接受政府资助。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或群众举办、面向社会各阶层开放,为广大社会读者服务的图书馆,它基本是按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受当地政府各级文化部门领导,均建在各级政府的所在地。
      上海图书馆受宣传部直接领导。我馆是县(区)公共图书馆。
12.县(区)图书馆的任务:
      ⑴根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收藏比较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农业技术、文艺读物以及其它的一些适合中等文化水平读者的著作,建立起一个适合广大城镇居民、乡村农民实际文化水平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在侧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大力加强为农业生产及农业科技人员服务。
      ⑵在开展馆内流通阅览的同时,到工矿、农村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把书送到农村、送到基层。
      ⑶积极开展业务辅导,协助和辅导农村、街道的基层图书室,建立城乡基层图书馆网。
13.总括登记:
      又称“总登记”,就是将收集补充的文献或注销的文献按批次进行整体登录的工作。
14.文献分类
      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及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加以组织和揭示的方法。
15.分类号:
      是分类表中类目的代号,是分类法中用来代表类目的标记符号。是表示类目在分类体系中所处位置的代号,是用以借阅和组织藏书的依据。是分类排架的排架标识。
如I247.57
16.文献编目工作
      是指以一定的目的和使用对象,按照相应的方法及其规则为各类型文献编制目录的工作。
17.馆藏文献的排架:
      又称馆藏文献的排列,是将馆藏文献有序地排列在书架上,并形成一定的检索系统,使每一种文献在书库的书架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图书馆工作人员及读者能准确地按这个位置取书与归架。
分类排架法在各类型图书馆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18.排架号(索书号):
       又称索书号,它是一种图书在藏书体系中所处位置的代号,是用以组织藏书和索取图书的依据。一种书只能有一个排架号。
     如 I247.57
        h1245 
19上架:
      是指把文献按照一定的检索系统分门别类的放到书架上的工作过程。
20.下架:
      由于特定的原因(如剔除等)把书架上的文献按一定的标准从书架上拿下来的过程叫做下架。
21.倒架:
      由于新的文献大量增加,某些类别的馆藏文献排架饱和,同类新书无法排进而又必须集中在一起时,则要腾空后面书架,各架图书依次向后大挪动。这种整架书刊由于序列要求与架位饱和产生的大幅度连锁向后移位的活动过程。
22.地方文献:
       就是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综合反映。其种类有方志、年鉴、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以及发表在报刊、媒体上有关本地区发展情况,名人记事等文章、报道。地方文献记载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地区情况的缩影。它是图书馆为地方政治经济、科研、文化、教育等提供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文献类型。
23.地方文献的特征:
      ⑴地域性。也就是文献所记载的现象、事实和人物都发生于某一特指的地哉范围之内,或与这一地域有关。这是地方文献最大的特点。地方区域性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地方文献的地方区域一般来讲是国家领土所辖的某一部分,如广东地方文献、萧山地方文献。
      ⑵史料性。历史资料性,则是地方文献非本质的主要特征。地方文献要起到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必须具有历史价值,悖离文献老化规律,能够提供重复使用。凡是内容涉及某一地方的图书文物资料,而不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出版者以及出版物载体如何,都应视为地方文献。
      ⑶综合性。地方文献对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记录,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⑷系统性。表现在地方文献的生产形式上,地方文献的不断产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次,表现在地方文献内容上有机的、内在的联系。
24.地方文献采访的范围:
      凡内容上涉及某一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地理、历史沿革、风俗人情、人物生平事迹等及本地区公开出版的载体形式不限的所有文献均属于地方文献的采访范围。
25.地方文献的采访重点:
      ⑴地方史志。
      ⑵各种新闻出版物。
      ⑶史料文献
      ⑷地方人士资料,包括著述作品、手稿、生平传记、学术评介、声像资料、字画、金石、藏书等。
26.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⑴积累和保存地方史料。
      ⑵进行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⑶建立地方文献基础资料库。
      ⑷为地方建设事业提供文献信息。
      ⑸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服务。
      ⑹为发展地方文化提供史料。
27.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概念
      数字图书馆又称“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等。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要素:
一定数量的授权数字资源。
安全、快速的网络储存、传输服务系统。
虚拟参考服务系统。
总之,数字图书馆就是以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式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虚拟服务系统。
本馆可用数字资源及其服务平台:
面向公网用户的方正apabi电子图书服务系统。
基于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内部网络传输的“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检索平台”。
现代图书馆馆员必备的业务素质条件:
全面掌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技能。
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