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萧山图书馆 >> 特色专题 >> 专题汇编 >>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 >>

余杭滚灯

来源: www.xslib.com.cn 作者: 发布时间: 2006-06-09

                                            

    滚灯,属汉族民间舞蹈,流行于钱塘江畔的余杭、海盐等地。据《中国群众文化辞典》记载,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中曾对滚灯有描述,而范成大生于1126年,卒于是1193年。由此,滚灯应有800余年历史。它用半公分厚的毛竹片编成,分大、中、小三种,大的直径1米多高,一百余斤重;球的中心装一竹编球型小灯,内燃蜡烛,有红、黑之分,红心球称“文灯”,黑心球称“武灯”;传统的滚灯有“霸王举鼎”、“金猴戏桃”、“旭日东升”、“鹁鸪冲天”、“白鹤生蛋”、“蜘蛛吐丝”、“荷花争放”等9套27个动作。它是一种融体育、舞蹈于一体,集力与美于一身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深受群众喜爱。
     经几代民间艺人和群文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加工提高,余杭滚灯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风格,既有江南舞蹈的秀美俏丽,又有民间体育杂技的刚劲健美。1997年在全国第六次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浙江“东海明珠”大型文艺晚会上荣获金奖,此后在省、地级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在全国性、国际性的各种大型活动开幕式上表演。1999年10月1日,代表浙江省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盛大联欢晚会。先后三度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展示风彩。2000年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优秀奖,同年余杭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滚灯)之乡。
                                                作者:龚蓓  来源:www.yhw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