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雅言之习:《诗经》吟诵
12月10日,新一期的“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来到了永兴书房.盈悦书房。这一次,就让我们跟着欧敏老师走进《诗经》的世界,品味经典、一起接受东方古典美学的熏陶和洗礼。
“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走进永兴书房.盈悦书房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共分风、雅、颂三部。《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从诗歌的节奏韵律上说,《诗经》也为后世诗歌创了先例,尤其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这在诗歌创作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创作上首开了写真的艺术风格——以其朴素、真切、生动的语言,逼真地刻画和表现了事物、人物及社会的特征,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的本质,为后世文学创作(尤其诗歌创作)提供了艺术写真的楷模与借鉴范式。
了解完《诗经》的悠久历史和深远意义,欧老师又带着大家一起进行了《诗经. 蒹葭》的吟诵。《蒹葭》选自《秦风》,是产生于秦地的一首民歌。此诗三章重叠,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极致地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向前推进的作用。
活动现场
本次课堂,小读者们一起探索了那些既遥远又熟悉的经典,了解三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观,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受益匪浅。
“湘湖书院——国学讲堂”将持续开展,如果你有那么一点心动,请关注我们的活动,这里将成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孩子们的乐园!

- “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探寻古韵亭台
2024-05-19
- “湘湖书院”传统文化公益课堂——探寻古韵亭台
2024-05-19
- “扇”写水墨 “阅”享清凉—— “了不起的匠人”手作沙龙漆扇制作活动预告
2024-05-15
- 萧图走向全国!
2024-05-15
- 夜晚的萧图总有一盏灯属于你
2024-05-13
- 嘘!萧图已按下“文明静音键”丨你我的文明公约
2024-05-09
- “永兴书话”五月好书推荐 | 读书,是青春最美的颜色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