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萧山图书馆 >> 特色专题 >> 地方文献 >> 学术论坛 >>

金校长率湘师流亡办学与抗日

来源: 湘湖师范图书馆 作者: 冯贤永 发布时间: 2006-07-25 09:05:57

      一、来湘师七年办学之概述与迁校准备
      1、一九三一年底,因湘师第五任校长黄同义之邀,在湘师作“从成都到浙江的教育观念”的报告。会前黄校长介绍说:“金海观先生是陶知行在南高师的高足,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这次因邀来校演讲,我们表示万分欢迎……”黄校长的欢迎词和金老师精彩绝伦的演讲,给全校师生以深刻印象和热烈的掌声。后因郑晓沧、陆步青之邀省政府批准于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出任浙江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额定月薪184元,自己减支24元,实支160元。
二月二十六日,召开全校师生会议,讨论国难宣传。当时一·二八抗日火矩正酣,又十七日全校师生分十组出发宣传,二十九日全校师生大会决议组织抗日救国会。三月十日举行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后用谋仿制军用器具,输送前线。到陈村、闻堰军地演出国难话剧,印发国难期间教育实施方案等等活动。
      2、一九三二年四月,金校长发表文章《二十一年度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试行工学制计划纲要草案》于《中华教育界》十九卷10期发表。宣告工学制的实施,是为了贯彻“施行生产教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化、革命化、科学化教育”的主张,其目标是注重生活教育,注重生产教育,注重工学合一的教育。五月十四日约请陶行知、方与岩来校,陶发表乡村教育推广方法的演讲教师座谈。六月《工学制试验班计划书》后报省教育厅于《省教育行政周刊》发表。发表时修改。故原文在三二年八月《湘湖生活》二卷一期刊出。七月六日致函马鹤天,表示愿介绍湘师毕业生“北出雁门,西越流沙,对国家而言,求边围之巩固;就教育而言,播佳种于荒漠;亦吾辈应用之责任也”。七月廿一、廿二日进行试验班入学考试340余人录取农艺班40人,工艺班36人。停收普师班。
      8月在《湘湖生活》中宣告:“乡教运动”肩负“民族重荣,祖国复兴”的重任,湘师“再振释声于两浙”。三三年一月廿八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成立,金校长为会员。九月金提出中国大多数人为农民,所以吾辈服务农村,不但为办乡村教育者应尽之责任,实为今日吾国教育界中人应走的路线,“希望湘师同学为谋大多数人的幸福”和“谋中华民族的自救”,而“脱去西式服装插身民间,去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四月四日,邀请陶行知先生演讲“小先生制”。汪赞尧说:每逢学校中有演讲,如梁漱冥,陶行知、郁达夫、黄炎培、江问渔、张宗麟、郭人金、邰爽秋来校演说,金校长要我上台作记录。“五月卅运动”在石岩、闻堰演出“卧薪尝胆”。规定师范生需在民众学校服务,结交民众为友。后教育厅训令各师范学校照旧。金提出精神教育主张师生间力求情绪上的沟通,“力避划师生为两个阶段”,主张“注重治事能力的培养”。
      十月湘师抗日救国会举行日货总检查。十一日金提议中学下乡的好处为:亲民(师生有与民众亲近的机会和了解),习勤(劳动教育),节省消费,救济农民,改进及建设农村,唤起民众共同奋斗中国之自由平等。四月十八日陶行知为湘师题“工学馆”三字寄到。三十五年六月二十八向毕业同学讲:“教师解决本人吃饭问题外,还要教书、教人,做事”,“最后需推开校门,解决改善社会问题”。又在《科学必须普及农村》中提出教育必须科学化,科学必须普及到农村去。
      三七年五月湘师各年级学生连续三天在湘湖岸各村举行国难化妆化宣传。湘师抗日救国到韩家隶,闻堰,石岩,塘下施进国难演讲.
      3、全校长自三十二年二月十六日来校后,于四月《二十一年度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试行工学制计划纲要草案》发表于《中华教育界》19卷10期。已明确地改了校名。三十二年与三十六年五月学校机构较大改变,其中最大的是图书馆和科学馆此两者三十二年无此机构,到三十六年则图书馆、科学馆和农艺馆,工艺馆并列,并且由校长(校务会议直管。这与金校几高校,学识渊博分不开的,他来湘师后确实重视图书馆,自三十三至三十六年做几件大事:
      ① 采购了史记,札记正义,说文解字,资治通镒,后汉书、隋书、晋书、唐宋元明各史等多类线装书共一百多种近千册。
      ② 订购了丛书集成一套,商务印书馆印出版,王云五总编,共收普通丛书八十部,科普丛书(经、史地、艺术、医学、哲学、音韵;数学、九章、几何、三角、天文、历法、物理、生物、花卉、动物;应用科学、医、农、园艺、工艺建筑;艺文、文房四宝、诗文、词曲、地理传记、历史等),含共书一千四百种,二万卷,二亿字,分平装4000册。
      ③ 订购万有文库,商务印书馆总编王云五。第一集,一千种,平装二千册,十二万页,二亿字。
      ④ 订购万有文库第二集,商务印书馆总编王云五。内涵:国学丛书,汉译世界名著,自然科学丛书;现代问题丛书四类共700种2000册,12万页,二亿字。整个;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与师生为伴,金校长视如珍宝,它跟随着师生转转浙江南北。还有大套参考工具书、辞海、海源、十通等等。
      4、准备与第一次搬迁;日寇七·七后进入风狂阶段,紧接着上海8·13事件,浙江杭州急急可危,到八月十五日每日紧张状态,金校长召集湘师暑期留校师生开会,动员非常时期,准备事项,宣布湘师战时办学,要与抗战共始终,决不中途停课,不论如何困难都要把学校坚持下去的决心,,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为此奋斗。大家目标明。十六日出席闻堰抗敌表彰会,晚上师生到附近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十七日召开湘湖沿岸各村合作社人员紧急会议,报告非常时期民众注意事项。十八日与学生谈话,指导他们巡逻守卫,二十日举行师生消防演习。二十一日收废铜铁520近送闻堰抗敌后援会。九月十一日抗日救国会开大会,决定节食半月之款,慰劳伤兵。十八日师生在附近村进行“九·一八”抗日空难,宣传并率队到萧山县城。十一日去抗慰劳伤兵,二至十六日建筑战壕。二十六日萧山县府之请,派毕业生到萧山伤兵医院工作。
      5、湘师流亡办学之一,湘师第一次迁校,自湘湖迁到义乌江湾。十一月十三日,由于时局紧张。学校准备撤退,去义乌寻找临时校址。十七日决定湘师暂迁义乌。二十日停课准备迁校,二十一日步行出发,学校里的图书仪器,全部由师生自己押运搬出,沿度以有毕业生工作的小学为舍,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拧成一股绳,不怕辛苦。十二月一日起在义乌江湾吴桐庙临时上课。至十日到义乌的学生已有145人,二十一日留守湘湖卫队到达义乌。十二月六日江湾协筹办民校。十三日在殿口商小学开学,附设妇女班。十四日抗日救国会出版油印《当日新闻》出刊,钟力军等同学到义亭等处去兜售,指导抗日战况,唤醒国魂,决不让伟大祖国沉沦!学校开始分组活动,绘画、歌咏、礼教、戏剧、自卫军组。二十三日歌咏团出演,二十五日江湾时事讲座开始。某天与洪国治、华子扬话别,指出去延安方向正确,表示支持我年纪大了,不能跟你们一起去,并多发一月工资供作路费。二十七日洪、华离义乌去延安。

[!page break!]

      二、湘师流亡办学之二,湘师第二次从义乌迁校到松阳古市。
      1、由于时局进一步紧张,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决定,湘师第二次南迁到松阳古市。二十九日师生分头出发,三十一日全部出发,一九三八年一月三至六日先后到达松阳古市,于十日在古市广因市复课。金校长留义乌,办理结束事宜。这样由严密组织,顺利完成抗日的第二次迁校。
      金校长去方岩省教育厅报告迁校情况等事宜后,于十五日到达古市。十五至二十二日,全体师生向四乡宣传最近时事。十六日剧团在古市太保庙公演。十七日,开始爬山练习后形成制度,星期六下午为爬山涉水,防空演习。天下雨时,礼堂里学习急救和拳术刀枪。二月二至十二日,剧团歌咏会先后在古市、樟村、后萧、松阳、赤岸公演。一月廿一至二月四日在古市、太保庙及各乡村办三十六所民校,开展抗日救国教育。 
      二十四日,省主席黄绍竑、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路过古市电告湘师学生去车站欢迎听训话,金校长仅派11人去,黄因此发火。二月十一日全校师生搬运自兰溪到达古市校具。
      一九三七年第二学期开始,湘师实行战时教育计划。教学科目适当合并,减少作业时间,每日上午上课,下午施行特种训练,暂分戏剧、歌咏、救护、国术、农工生产五组和举办战时民众学校,流动歌咏,为伤病员服务,定期宣传,募捐、慰劳。教材要能激发民族意识与抗敌情绪,鼓舞斗志,团结对外等标准选用。为谋“抗战期间自力维持学校”。三十八年三月廿八的湘师七十四次校务会议,通过教职员积贮薪金办法,本月三十日发一月份工资时开始实行。(月薪50元以上,只支40元……20元以下则不扣);三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94次校务会议改为65元以上实支50元……25元以下不扣。超出10000元的部分用于退还最早储的部分。金该月薪储70元,扣除38,一律60元,累计积储1310元。
      四月十六日总结《困难中的收获》包括在校学生和所办小学、民校学生数增加,社会同情增加,校友精神振奋,对环境认识的进步,认为“我校卓之校风将如日之恒,如月之升,而终古不朽”。
      四月廿九,校醒民剧团古市,五月六日在卯麓乡;八日东角垄、温州寮,九日朱源;十日上源公演宣传抗日。喈喈歌咏团五·一在下沆口;八日东南垄、温州寮、外孟;九日上沆口,十九至二十五丽水公演宣传抗日。十四至廿八日,湘湖医药救护团、在湖溪、东角垄、温州寮,上源口上安、徐郑等处补种牛痘888人。
      一九三八年八月廿四开学式上说;本学期举行市日活动30次;流动施教20次,歌咏团、剧团公演14次;战时绘画团公开展览14次,办民众诊疗一处,慰劳军属2次,民办夜校座谈会2次,时事讲座会1次。九月四日举行教育、体育、卫生学科研究会;六日国文教育研究会;11日公民、史地教育研究会;十四日艺术科教教育研究会。自此开始,此种教研究会为金校长坚持成为制度直至离开湘师,始终不变。
      九月金校长发表《抗战期间三件重要提等说明》。九月七日民教工作专记,本学期办民校32所,遍及古市十二乡之中十一个,离湘师少则半里,多则四十里,学生1981人,女422人,每日晚上课2小时,内容为能激发抗战情绪的中华民族史和世界各民族复兴史;时事报告;国语;抗战常识、算术、救亡歌曲等,教师有中年级学生担任,导师每人指导1-3所民校。同月,金校长发表《记住对民族的责任》一文,文中指湘师十年来教育制度受大社会激荡而变革,但变化中有常道,各种设施旨在于“一为改善学校周围环境,二为提高民众文化水准,三为普及儿童义教,而于躬行实践之中,来训练服务乡村的优良师资”。并号召校友记准“对于民族的责任”,勇敢地“参加到民族解放的阵线里去”。
      九月三十日给叔谅兄信……前数年主管长官对我不满意,同时且有人邀请我到福建(教育厅)、安徽(黄麓师范)、山东(邹平),我也有些疑惑。但后来我决计不管,决不辞职。我照我自己的判断去做,不迎合、不献媚(厅长私访等),本着朴素的态度来办我的学校。而大体尚少错误。
      一九三八年《二十六年度实施战时计划》(湘湖通讯9期)
      一九三八年《二十七年度下学期视导工作计划》(湘湖通讯10期)
邱严文:一九三八,庆祝湘师十周年题词,“十暑十寒,分头努力;一心一德,集体进步。”一九三九年元月四-六日歌咏团、剧团、绘画团到千义坑宣传;书写抗战春联,赠民家张贴。为应付非常时期事变而组织湘师行动委员会。六月十日,向学生征求家长意见,信中向家长表态“无论时局变化至如何程度,学校决不解散。”有244人表示始终与校同行;七月七日统计486人。占总数73%。湘师举行民校理事会,有24个理事会参加(每学期一次)。一月二十至二月二十一日湘师战时救护团步行到永康第一伤兵医院实习。湘师歌咏团、剧团二月二十到古市抗战公演,三月十至十三日到遂昌抗战公演。三月七日办民校27所,学生996人。三月二十七日校务会议通过《本校战时特种活动组织办法》规定全校学生必须参加一项以上特种活动。至八月参加各团结人数为:国术组27人;歌咏组50人;绘画组67人;戏剧组30人;救护组54人;新闻演讲组8人;农业生产22人;科学推广组23人;生物标本组9人;喈喈歌咏团39人;战时绘画团19人;醒民戏剧团21人;抗战救护队16人;消防队19人;巨熊狩猎队14人;商化4人;储蓄会和养鸡生产队94人;养猪社15人,养羊社11人等。一九三八年四月读《困难中的收获》发表于《湘师通讯号外之二》。四月一至四日俞公达在丽水参加《中华教育研究会》会上提出《各师范学校毕业生应令自愿参加游击区教育工作案》。四月十五日在《二期抗战中教育工作人员自省》一文中提出能否尊守抗战法令,能否忠诚施教而不怠忽,能否刻苦耐守住岗位而无怨,能否接近民众,能否到游击区办教育,能否一面办学一面协助地方事业,能否爱护服务机关同家庭,能否爱护后进视同子弟,能否改良教导方法养成青年自动能力,能否教学相长不厌不倦等十条。五月六日至八日湘师歌咏团到松阳抗日公演。自力更生改造环境,如大礼堂竣工自编草扇改屋顶;三十九年到古市共运米120石;柴40000斤;建运动场3330平米;筑4米阔道路80米;开荒10亩,做三合土地面、搬运图书等。六月六日在《随抗战产生长大的师范应具有何种特殊使命》中提出,师范学校负有推进地方教育,协助维护地方儿童的幸福。领导民众抗建工作,派毕业生深入敌后从事教育等使命。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随抗战产生长大的师范应具多种特殊使命》(湘湖通讯11期),“战时必须即知即传,兼教兼学兼做合一”。七月三十至八月廿一湘师救护队到龙游军医院实习。八月十三至二十日,派施谦到丽水参加省二次中等学校训育会议时提出十项原则:训练合一,情智并重,手脑并用,事学两治,诱导重于制裁,环境重于个人,自动重于被动,集体训练与个性发展相反相成,实施学生离校后服务指导,视学生为国家民族之一分子。……其中学校训育应注重情感陶冶案受批评。省教育厅“对学生滥施专制压迫”,使“师生是形成坚厚壁垒”,之训育,学校反对,学校认为“今日青年救国道德之确立,必须从培养健全合理之情感开始。”
      十月十日醒民剧团,喈喈歌咏团在古市公演,十五日参加古市识字宣传,二十四至廿七日两团到遂昌公演。十一月朱坑,十日徐都,十六日沙源。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建设厅特邀请本校代办松阳县古市经济建设实验办法(湘湖通讯12期)。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发表《非常时期师资训练机关的工作标准》中提出要普及,要迅速,要实在,要充量。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发表《二十八年度校务进行计划》(湘湖通讯12期)。四0年一月二日到松阳公演。十五日到樟溪,十八日岗下,十二月三日校内公演,一九四0年作《二十九年度校务计划报告》(湘湖通讯14期)。一九四0年初作《二十九年度办理社会教育计划报告》(湘湖通讯14期)。一九四0年二月十七日举行学生自治会会员大会,宣布本学期活动;游艺股开级理音乐会;学术服举行演讲,辩论比赛,青年修养讲座,时事测验,时事常识测验,社科常识测验,作文比赛,“五四”纪念壁报;健康组球类比赛,儿童健康、登山、风筝等比赛,大扫除灭绳蚤;合作股办理消费合作社,管理洗衣女工;特种委员会辅导剧团、歌咏团、战时美工团、校工训练、洗衣工训练、警卫,消队等。十八日慰劳军属大会。三月四日湘师已困难到无米为炊,派学生四处购粮。在“五四”青年节上讲中国文化运动,五月卅日在《中小学协助社会教育怎样才能符合抗战建国的需要》一文中提出,要做到能通上下之情,要设法培养民众自主自治能力,要培养民力以培养国力,要使兼办社教的人力物资兼可供作战斗之用。一九四0年夏,师生同心协力,在古市广因寺校本部大操场,内建“七七”抗战纪念碑,落成典礼在碑前举行,各民校理事和学生四面八方前来参加共有三千多人,沉痛悼念为抗日献身的英灵,这是一次同仇敌恺,众志成城的大会,此消息是有人在上海某报上批露竞引起敌伪的嫉恨。一九四0年九月作《本校迁松阳后推广教育的报告》(湘湖通讯13期)。

[!page break!]


       秋某日与丁宗文说话说:中国的儒、道、墨、法诸家都有好的思想,包括教育思想可以吸收。如儒家“学记”的“道而费牵,强而费抑,开而费达”。孔子的“不耻不问”,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尽信书不如无书”。道家老子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韩非的“无参验而必之者,诬也”反对把不肯定的东西作依据,说明韩非是很有科学头脑的。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看法尤其可贵。但墨子有提倡迷信思想信鬼神的落后面。十月七日参加湘师教职员教育问题座谈会上发言:认真训育方法和专业思想情养中,认为需从四方面着手;教师应有一致兴趣,毕业生指导宜有完备方法,改善教师待遇,师范生服务优良者得复试升学。十一月学生粮食极为困难连日喝粥,20日到松阳接洽粮问题,28日师生开会专门讨论食米问题方法,29日才就吃到一顿干饭。一九四0年十月为湘师战时绘画团木剑作序说;美术宣传品流传较易,了解可速,苟得借此以收宣扬战情,团结民心之功,则美术作品在抗战期间确有捍卫国家之功能。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八日召开第二次粮食会议,决定组织粮食采购分配委员会办理采购,分配节约问题,每周一次到六月十九日已开会十九次。一九四一年三月十五日发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不能适合的原因》文章。三月十九日发动师生卯山垦筑种菜生产自救。四月八日到松阳按给粮食和向银行借款问题。并实行两粥一饭限粮创。派人四处购粮未及。进入极端困难的地步,四月廿一至廿四碧湖访省教育厅,商付日冠进犯浙东应变时宜,要求解决经费粮食问题。自碧湖返古市步116里。三十日准备疏散到附近一寺庙上课。与丁宗文、方年谈话中说,……中国古文化不是一无可取的,比如《礼记》“无证不信”,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朱熹的“论轻言则为空”,王阳明的“行是知之成”,颜元的“学而必习,习不必行”。都说得很好。五月十二日湘师师生加紧疏散,行李,图书,医卫药品均行疏散,分散在各地上课。此次日军进犯浙东而军政当局无防止之方,殊甚大息。……前途殊错读。六月将校务会议,讨论简秋三班贴级刊,反对国民党所派训育主任吴祖功问题,专门研究,支持学生。吴于廿九日离校。十月一日在湘师成立十三年纪念会上提出我校优秀可归纳为苦硬、实干、研究、进取、重情。此所谓湘师精神。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对师范学校看法》提出“师范学校应是国家的文化战士之培养机关,使种种养成的战斗员,能外抗文化侵略,内除文化障碍。”在《本校工作要旨》中指出,学校规模宜稍缩小,行政设施宜注重应变,兼办事业宜渐减少,研究兴趣宜充分培养,社会教育宜求深入,农工生产宜加倍努力等十条。一月二十六日至二月二日喈歌咏团先后在金华、汤溪公演《军队进行曲》、《农村曲》,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寄来。四月廿六日给叔信中说:浙中情形,每部愈下。不谓抗战愈久而吏治愈坏,人心愈溺,至于如此。每念及此,心中苦闷异常,……对故乡金家站青年组织,提出要求大家顶天立地的有为青年,立足于教育工作,切勿动摇抗日信念,思想上要有祖国,行动上要有群众,工作上要有学生,千万不要做出使祖国丢脸的事,不可认贼作父,助纣为虐,堕落为汉奸。五月二十二日,上午上课立即紧急惊报,师生立即疏散寺外,日寇投弹二十多颗,学生炸死七人,炸伤多人,金校长在校门口大樟树下幸免,被炸后立即回校处理事后工作。当晚主持紧急会议,决定松阳等四县学生暂时疏散回原籍,其他学生白天疏散,晚上自学。五月廿六日主持全体教职工会议,因日寇发动浙赣战役,松阳一带难保,决定学校(第三次)南迁。
      当时上海的《每日译报》一篇题为《浙江战时文化界》中写道:“最埋头苦干,而最有成效地要算浙江的晓庄——湘湖师范,希望它把这种精神散布到全浙江,甚至全中国去!”
      骆涤敖说:“校内图书馆,也经常到一些进步书刊,有的老师也向我进行革命教育,……有几个进步同学在校内秘密油印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秘密散发。作者了解他们是金希树、裘瑜裳、陈寿南等,是外地特来年地下党,……在湘师地下组织破后还能进行工作,实际上是得到金校长的支持的。”
      郑瑾文说:“湘师在流亡办学中,到处祠堂、庙宇为校舍,设备简陋,然而图书馆仪器较好齐全,一部上万册的万有文库,金校长视如珍宝,在极困难的时候,也要设法随校运走。”
      2、金校长抗日言论精品摘录
     《当日新闻》(创刊于义乌殿口)当时深受民众喜爱,每日发到古市及周围民众手里,每日多至700多份。因环境艰苦,校长老师同学同甘苦,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力更生,生产自给,艰苦办学。
      (1)团结奋斗,完成争取民族生成的伟业
在这个时候,国人只有一条出路就是抗战胜利。要抗战胜利,只有一个法门,就是精诚团结,奋斗到底。社会各阶层各职团,应该分工合作,各尽一分子力量来完成争取民族生存的伟业,决不可中途退缩,自行停顿。这是本校再迁和本刊复刊的理由。
1938.1.21发表于《当日新闻》
      (2)练成劲派,打退强寇
     明朝名将戚继光练浙江兵,剿平倭寇,极夸奖处州兵,说是在义乌、温台、绍兴兵之上。……松阳人士抗倭救国可说是世泽流传蔚成乡风了!松阳有许多中等以上学校毕业生,倘能出来担任干部,动员全体民众,必可练成劲旅,打退沦寇。我们希望各界先进,努力来领导,是极愿追随而协助的。
1938.1.22《当日新闻》13号
     (3)战学教合一
     我们物质缺乏,精神国防废驰,以致初期抗战,虽有小胜,终成大败。沪、京抗落败,转到二期抗战,我们精神振奋,物质则虽缺乏,但依旧能苦撑下去,而且东战场形势,日有转机,……渐入胜利之途。我们要从这回学得抵抗,现代战争的方法,同时也给敌人的教训,这叫做“战学教合一”。
1938.1.24《当日新闻》15号
     (4)军民齐抗战,寇敌心慌乱
     六年前的一天抗战,仅有小部分军队和民众参加,以步枪、机枪、手榴弹等武器,就把寇敌打得手忙脚乱。今天又是一天了!全国军民以新式军械和飞机军武器来抗战了,寇敌格外心慌意乱了!此后要使军民一体,军队都机械化,从战争中学得团结,从敌人手里夺武器,兵越打越名,械越打越精。那么敌人必定要弃甲而逃,应该是明年一天的情形了。
1938.1.28《当日新闻》25号
     (5)军事外交,处处主动
     寇敌攻下南京后,德国来求和,不料我方严正拒绝。于是广田自认失败,迫卫转侵长期侵略,在交涉上变为我主动而敌被动。二期抗战开始,我方发起广大游击战,寇敌虚靡无力,仅能占据几个都市,几条交通线,于是川越劝敌人不要把胜利估得太高,在战略上又是我主动而敌被动。过去,我们处处被动而败,此后要以处处主动而胜了。
1938.2.3《当日新闻》25号
      (6)动员民众,抗战必胜
      要抗战胜利,必定要动员民众,才有把握。要动员民众要承认民众力量而引之,便能自动抗战,才是办法。故战时社会教育,格外要注重民众自动力!我们希望办理民教同志,注重这一点;尤希古市民校学生和连日参观醒星剧团公演的民众,能自动参加抗战,作一个战斗员。
1938.2.5《当日新闻》29号
      (7)星罗逢迎日本,并不代表民意(略)
      (8)携手建筑精神国防线
      抗战半年,失地千里,说者每日归咎于飞机大炮缺乏,实则要以国民的精神脆弱为致命伤。倘使全体国民,消极方面,没有作汉奸或奴隶或寄生租界的心理;积极方面,奋发精神,忠诚服务,直接间接去抗日,那么倭寇极不为如此疯狂,请大家力戒前非,携手来建筑一道精神国防线吧!
1938.2.14《当日新闻》38号
      (9)大家来保护优秀份子
      民族战争,就是民族淘汰,即我欲不受淘汰,须我们自己有合理淘汰,有智仁勇分子领导全民,而任愚暴奸懦之徒淘汰是也。倘愚懦之人都活下去,奸暴之人得势横行,而智仁勇都反被暴徒和敌人杀害,那么这个民族很难幸存。希望大家一起来保护优秀分子。
1938.2.15《当日新闻》39号
      (10)教育界不要再蹈复辙
      开战以来,武人之临阵畏怯者不多,降敌者更无所闻;文人则寇至而逃,未逃而参加维持会者处处有之,足见知识分子里面寡廉鲜耻奴隶成性者多。我们负责教育责任的人,请不需要再蹈过去教育界之覆辙,只会造成应该被打倒的知识分子。
1938.2.16《当日新闻》40号

[!page break!]


      (11)齐心协力,维持秩序
      非常时期的秩序,比平时难维持,而维持秩序又是最重要的事。如大家能忍耐,能谅解,能竭力设法,也未尝没有维持秩序的方法。……
1938.2.18《当日新闻》42号
      (12)沟通语言,识得文字,明白抗日道理
     “言为心声”,言语不相了解,精神何由融洽?“文以载道”,文字不识,道理何由明白?要向全国同胞,团结一致,明白抗日自卫的道理,方法虽多,而统一语言,扑灭文盲,要为其非常重要者,甚至办理民校的同志和到民校读书的农友们,能于短期内完成这两种任务。
1938.2.23《当日新闻》45号
      (13)唤起民众,共同抗日
      本省省会(杭州)于上年十二月今日(24日)沧陷,至今刚刚两月。我们除了举行沉痛的纪念式外,一定要唤起民众,共同抗战;一定要军民相爱,上下一体;一定要忠诚服务,各尽职守;一定要举民发汉奸,明正典型,才能增加抗敌力量,驱逐倭寇出境。凡我省民,其各奋发精神,切勿苟安度日,则必有雪耻的一天,愿与全省同胞共勉之。
1938.2.24《当日新闻》46号
      (14)民心一失,抗战无力
      抗战以来,我们的损失异常巨大,不免引起一般人的忧虑。实则可忧者不在人力物力的损失,而在军政举措之未尽获得群众拥护。例如征兵等事,人民不肯自动加入而出于强拉,必定弄得闾阎骚扰;民心一失,抗战还会有力量吗?甚望党军政和各种职团和机关共同设法取得民心,以达民众自愿推行政令之目的。
1938.3.4《当日新闻》54号
      (15)力戒泄沓,以达将士头颅不虚掷
      自本省政府公布战时政治纲领及公务人员考绩办法后,社会视听之一新。纲领虽只十条,而政府与民众更近,矫枉求正之意,已为人之共喻。所重各级公务人员,力戒泄沓,以推行此纲领,而社会人士踔厉奋发,协明而监督之。则沦陷之土必可收复,而将士头颅为不虚掷矣。
1938.3.16《当日新闻》60号
      (16)民族民生民权,必须同时兼顾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当此施寇压境的时候,惟一纪念孙中山生的方法,自然是在集中国家全力打退日寇,以求民族的独立。但如人民生活不改善,政治认识不清楚,则抗战必无力量,即民族无独立的希望。所以民族民生民权三方面,必须同时兼顾而后可以连带解决,这是今年总理逝世纪念日我要说的话。
1938.3.12《当日新闻》61号
      (17)解决粮食火然问题,实施保护林木办法(略)
      (18)上下一体,誓雪国耻
      首都沦陷,于今年三月,四万万国胞,不徒遵照政领,在今日举行纪念而已,必当椎心泣血,痛自缄砭,矫正往昔错误,冲破当前难关。上下一体,相互诏勉,誓卫国耻,收复河山。而教育界同人更当抢先觉觉后之义,尽匹夫兴亡之责。若因学校下乡,而事林泉优游,袖手观大厦之倾,则纪念中徒呼口号,将较新亭对应,为尤无意义矣!
1938.3.14《当日新闻》63号
      (19)反对愚民,开通民智
      军人能明白敌我形势,有兵才能胜利。政府能够明白民间疾苦,人民能够明白政府意旨,团结方可坚固。在此非常时期,敌我国情,上下意向,务须使大家明明白白,万不可采取愚民政策或欺骗手段。所以办理民校的同志们,对于“开通民智”四个字必须做到才好。
1938.3.17《当日新闻》66号
      (20)一时得势,不必惧饷
      自德意横行,英法让步,俄畏葸而美孤立,国际形势,于我不利。实则各国对我并无深仇,其纵横捭阖,无非在获得本身利益,倘使我能抗战到底,誓与敌人偕亡,则他们除丧失广大市场与爱好和平人士的心里外,将一无所得,势必要转风头来助我,所以对侵略阵线的一时得势,不必惧怕。
1938.3.19《当日新闻》68号
      (21)民众参加,胜券在握
要抗战到底,以获得最后胜利,必须在军事政治多方面造成新力量。这个新力量的建造,自发动从迄完成,必须要民众来参加;要为民众所有,为民众所用而为民众所经营;那么这个新力量才建立得起来;而最后胜利,才可以有十分的把握。
1938.3.20《当日新闻》69号
      (22)春耕运动急宜注意(略)
      (23)乡村工作应分工合作
      当此非常时期,服务乡村的人不嫌其多,而工作系统切不可乱。各种乡村工作团体,似宜有一个大团结,机构要调整,人事宜配备,步骤须一致,动作要有联络。分工合作,各尽所能,那么救亡工作之进行,可无重复而免摩擦。从事乡村建设同志以为然否。
1938.3.22《当日新闻》71号
      (24)县政机构宜用三级制(略)
      (25)若要动员大众,必须自己先动
      我们要大众动员,我们要动员大众,大众要我们动员,大众要动员我们。这四句话,要速带做到,才能握着最后的胜利。以我国社会组织之松懈,不能如火车龙头之一动百动,全车开启,故最好人人能动员自己,从我民众文化水准之低落,众阿斗的旁边一定不可无诸葛公,故又不能不盼生文化界中人努力去动员大众。但要大众动员,必要自己先动,必须相互兼动,不然是不会成功的。
1938.3.26《当日新闻》75号
      3、保护和支持知仁勇的革命者
      (1)由于金校长民主办学,校民的政治、教育浓厚,师生中地下党革命活动活跃,在社会上影响很大,无疑引起国民特务的重视,叮着一些革命学生,不时产生的危难情况,均有金校长竭尽全力而设法解决。
例如国民党特务派吴祖功来任训育主任,监控学生,提出12名学生要开除,学生反对贴级刊驱干吴,当时全校校长主持校务会议,支持学生,迫使吴离校。
      (2)一九四一年上半年湘师地下党支部由中共浙南特委直按领导。特委陈某住到大操场东北角潘连村,支委吴世春经常去开会。五月一晚上湘师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发生,同学的进步书籍被抄去,吴以学生自治会身份向金校长提出归还。……金校长耐心听完理由后双方以讨论口吻,谈论很多,……目前有人来检查收书,学校实属不得已,会的是保护同学,也为了维护学校,免得落到别人手中,授人以口实。对于这种苦心,希望大家理解。……我看还先让学校保管,到情况许可,再发还本人。合情合理地被说服了。
      (3)蒋明炬在信中说:……松阳县党部加强对湘师控制。有一天,持闯到图书馆……将一些进步书刊胡乱一挟,扬长而去。此事激怒了全校师生。……时隔不久,国民党松阳党部到湘师搜捕地下党员,金校长以大无畏精神,多方保护搜捕对象,营救被捕学生,为保护湘师进步传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4)李伦(38,古市教师)文中说:……在一次大会上金校长对我们全校师生作抗战必胜的论述报告,徐捷生同学作记录,《新观察》杂志发表了这篇文章。
      (5)郑瑾(41简师)……我参军前夕,为慎重起见,曾去请教金校长,他高兴地鼓励我说:“在校读书固然好,但当前革命军队急需知识青年,你们能直接投身革命队伍,为革命出力,岂不更好,愉快的去吧!”我们15位同学带头参军,二个月后参加廿一军青训班的湘师同学、校友在温州影留念的就有70余人。
      (6)41年9月22日,国民党特务周朝卫湖来湘师找金校长,指名要逮捕朱以文,吴世春,此前已捕,(余友渔、阮国浩,陈贤皎,边福礼四人),(后传讯金希树,沈惠青)。此前已捕余友渔。朱以文当时不在校,金称吴世春已离校,同时授意鲍增寿,通知吴世春暂避,次日派朱善统送吴返原藉。
      (7)9月24日前往松阳的警察局探望被特务逮捕的湘师教师是济仁(地下党员),后并派人送去衣被药品。
      (8)10月28日以第一担保人身份保释,是济仁返校,安慰他继续留校工作。后阮国浩等人每保释。由于余友渔误为余友溪,省教厅继续查讯,金校长复曰:查无此人。

       三、流亡办学之三、四:从松阳古市到庆云,第三、四次南迁:
      自古市(42、5、22)被炸后几经往返周折,穿过龙泉,翻山越岭,来回搬运至8月完成第三次迁校。师生分住在竹口、黄坛、新窑和福建西北与浙交界处松溪的中峰寺。三个月后,十一月十四日因竹口、黄坛鼠疫流行,立即本部迁新窑,此为湘第四次搬迁。立即开展基础教育,派毕业班学生三十余人与该县联合组办扫盲工作队。自第二次活动开始,都有教师指导,要考查成绩,是教育实习的一种新方法。一九四二年《部分师范生服务指导委员会规程》,成为“全国多级师范学校应遵守之法令”,金校长非常重视毕业生服务指导工作,在全国最早形成制度。

[!page break!]


      1、姜洪宇文:金校长说过:“在湘师的学生没有被开除的,只有个别的学生在这个环境里对他本人有不利时,才动员他转学,并开始他学习证明书,给他学习证明……等”。……在道化时提词:“使古市不再古,使新庄日日新。”
       2、热爱湘师,抗战必胜
      卢雨民文:日寇侵陷浙江,湘师逐步南迁至庆元。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多次去电福建省教育厅安排湘师迁闽,并致电金校长催促。听到这消息,师生们都欢欣鼓舞,以为把“省立”学校改为“国立”学校很是光彩。可是金校长坚决反对认为湘师是浙江省的学校,为什么要迁闽改为“国立”学校呢?日寇消灭是必然的事,抗日胜利后,学校总是迁回原址的。

      四、流亡办学之五:新窑、庆元、中峰寺迁到景宁、道化为第五次迁校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二日,因新窑一带疫情重,脑膜炎,白喉,鼠疫流行死亡累累。金校长同施谦同去景宁寻找新校址,翻山越岭240里,18日到达景宁。选定景宁沙湾之道化村为临时校址。途中致辞函徐德春,并附一首:“去年曾登念条岭,今日又过万重山。分飞劳燕多离谷,一片孤云独往还。”四月十五湘师迁校筹备会开会决定,19日分四队迁校,四月二十三至五月五日,全体师生先后到达道化,六日正式上课。松阳日寇撤走后,金校长命俞公达去松阳古市设公部任主任:命叶芳去恢复附小分部任主任,湘师毕业生李伦等人为教师。
      一九四三年四月,给叔谅信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外,衣不新制,住在陋巷,月租十番,亦可应付。以此之故,弟目下收入可行,无劳兄之惠贶(赠赐)矣!此其一。之二……略
   金校长给叔谅信中说:“浙事少起色,山河破碎不堪,沦陷区民众,度日如年。环观世界局势,抗战是须延长三、四年,意志不坚定者,逐日倒去。弟等室处山谷之中,甚少旋转力量,心中颇多苦闷,后方如有佳音,希能随时赐告。”一九四三年又说:“……行动全仗全腿,弟每日可行100里左右,连续七、八天不以为苦,……儿女辍学,决不请求公费或救济。能自力维持时决不求他人之助……。”
      周汉文:1943年2月,湘师辅导区,改为松阳、遂昌、宣平、龙泉、庆元五县。
      胡岩宾文:……“客岁曾登严条岭,今年又过万重山,学校历尽艰苦,辗转至景宁道化”。……一校之长,一心考虑是用什么“道”去“化”人。记得金校长准对时弊,在通史课中破例用来之不易粗劣纸张印发了“先秦政治思想史”讲义,盛“赞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大放光彩的春秋战国时代,给人以深刻启迪。”
      郑瑾文:……“邢文雄老师(原黄埔军校,第四届与林彪同届毕业,留校任教,为上校教官)。他在我特师班上讲课时,顺便我们说起,他由于佩服金海观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为人,才弃官来到湘师任教。他给我们讲授原来不知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联俄,联共,挟植工农”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为我们参加人民解放军打下思想基础。”
项立焯文:……“当时伪政府,在政治上,对学生控制很严,许多进步的政治书籍严禁师生阅读,特别是生活书否出版的书,……。金校长主传张学生求知时,可以广收知识,思想可以自由发展。因此,我们在湘师是看了一些进步书籍的。”
      蔡文彬文:“由于金校长政治思想解放,有利于地下党活动,同时学校革命空气浓厚,师生思想进步。”
      徐贤华文:“金校长主持口试略,你已发榜录取,校通知同意于43年春季复试入学。……技术部设在景宁道化。……他不辞辛苦,脚穿鞋,翻山越岭,跋涉几百里来到古市看望学生,还召开沦陷学生坐谈会,问寒问暖,征求学习和生活上的意见,他平易近人,对同学关怀备至,以其露滴滋润心田。我们在金校长带领下,导师的辅导下认真地学习为学校开设的多门功课,积极开展生产劳动操作,垦荒种水稻、蔬菜,校长、师生同劳动,同吃同住,在自力更生,生产自救,艰苦办学精神鼓舞下,用自己双手换来的收获的快乐至今还是乐滋滋、甜蜜蜜的。” ……记忆陶先生的手锄头歌:手握锄头锄野草,锄去野草好长苗。五千年古国要出头,锄头底下有自由。
      姜洪宇文:“……金校长教育并不跟于校内和校友间,他深入社会民间,学校每迁一地,即为当地民众办夜校开展扫盲活动。在景宁道化时,因与村民语言不甚相通,村民对学校情况不够理解,夜校很想难开展,导师施谦老师领导同学打扫卫生着手,……来感化群众。……”
      李启林文:“一九四三年,春、夏本部的大同学到竹口跨街旧戏台举行几次文艺演出,全是宣传抗日,演技之高超,舞台效果之好,是竹口人“以前闻未闻,见所未见的。一九四三年在道化,学校精神生活丰富和物质条件贫乏,构成了一幅明鲜的图景。大家在校长导师榜样影响和鼓舞下,人人对民族、对国家、对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情绪饱满,团结友爱,勤奋学习,愉快地生活。另一方面,在物质生活上,穿只图御寒,不计破烂。吃该说说,那是抗战后期困难年代,国力已近耗尽,又道化深处辟址,交通闭塞,四周是的巉岩突兀的峻峭峦,……同学栽菜种粮,无用武之地,解决不了面临的严重问题,二粥一饭的常事,一日三粥亦有之,吃粮只糙米,饭中稻谷糠皮数不清,菜真是“三月不知肉味”一桌八人围着一盆清水盐汤……。但全校上下人人都能理解是由大局使然,都能勇于克服。……”
      胡金荣文:“由龙泉迁校景宁道化,翻越崇山峻岭,一连三道山岭,一岭比一岭高,金校长和我们一道过岭,我们年青学生很疲劳,而金校长还当场吟诗,鼓励我们战胜旅途的艰辛,金校长的胸怀开阔,又有文才,吟的诗,豪迈壮阔,生情并茂。”
      毛宋诚文:“我父是第一届毕业生,在胡地附小工作。抗战开始后,从湘湖到义乌、松阳、庆元,长期追随金校长,……父亲生前一直以金校长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严以律已,认真负责,热爱专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为楷范,言传身教为我弟姐妹终身从视事业奠定基础。”
      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给叔谅信曰:弟写一短文送友,浙中报恐得罪显要而不发,“人不知而不愠”。……办学之敌倒不是日本人之炸弹、骑兵,反为省内各方之令人沉闷气象。此股闷气有如弥天大雾,暗不见天日,泄沓蔽烦,见者摇头,以弟之年龄,却觉不耐,何况青年?
      周汉文:“湘师对于辅导资料编辑,力避议论空泛时弊,尽量介绍具体教材和实例,编写实用小书,作为辅导资料。……所编刊物有《国民教育小文库》及《国教》两种。前者分为学校引政,儿童班教材教法及成人班,妇女班教材三类,每类若千种,先后出版二十三种;后者……供给常识、音乐、体育、劳作、图画等各种教材……先后出二十余类。……颇适合小学需要。”
      《一九四四年校务计划纲要》,一文发于《湘师简讯5期》。
      一九四四年二月《为什么要办小学教员音乐函授班》一文。夏日为十三届学生胡岩宾书:“人人要带土气,处处宜有书香。”
      五月某日为十三届学生刘云展书:“以无意为有意,惟多情乃寡情”。《原于老子道德经》。
      九月某日在道化渡口为新生林艺等三人撑渡船,挑行李,林误认为挑夫,付六角酬金,被谢绝。
      十月一日,十六周年校庆,祝词中“以道化民,新庄日新”。
      十月六日《本校两年来设施方针》一文发表于湘师简讯。提及1、加强精诚团结。2、休养生息。3、力求充实内部。4、培养专业精神,注重科学,教育,保持优良校风。5、严守法令章制。6、慎管学校财物等。
      十月十日率领毕业班陆英等七名同学到新庄送“教育担”。(内有民众教育教材,教具),与当地长者联系,说明来意。学生演出节目,与村民约定每周二、五下午来村上课。实行半年,尚有成效。教育担金提议,江景设计后送联合国展览。
      一九四五年一月廿八日,参加湘师毕业同学会第九次执监联席会……本校特点除深刻苦耐劳外有:改善教职员待遇,不在增加学生负担,而在有校另行设法。次之各校对学生缴费为数甚大,而本校力求减少等等是。
      三月三十一日函姜子润:“浙江之风士习两俱不佳。……结果徒苦吾民,地下已刮去三尺,遑论地皮耶”。
      五月一日《自力更生则在学校里的运用》
      叙述1—4个问题。如四:根据自力更生原则,整个学校设法自求生存……必须通力合作,彼此互助。……《湘师简讯6期》。
      五月廿一日湘师开办道化家庭教育讲习会。
      六月八日何章钦、骆九治到人烟稀少的上坪、水井视导学生民校实习,本学期道化地区办民校3所,学生101人。
      七月一日发表《本位文化与三民主义》一文于《湘师简讯5期》。文与陶希凡执笔,蒋介石名义出的三民主义有本质区别。
      七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到景宁省教育厅。于七月十四决定迁校古市。
   
      五、流亡办学之六:第六迁校,从景宁道化迁到松阳古市,。
      师生于七月廿七日陆续出发,八月廿四日全部到校。金校长于八月三日启程,四日在景宁筹借经费,七日到云和,八日到小顺,九日到松阳并联系粮食提运任务。十一日到达古市。
      七月廿五日(将42毕业生增送款和道化工作进校友集资款,全部送还毕业生同学会唐迋仁。心中为之释然。)
      八月廿三日,连夜到古市十五解决因水搁浅船行问题。
      九月一日开始:任湘师秋一,音师秋一,荀师春四的公民课。
      十月十二至十五日,湘师在古市办民校八所16个班,学生347人。
      十月廿九至十一月一日,出席遂昌县国教育研究会。
      十一月十六至十二月十二,因抗战胜利,为确定湘师永久校址并筹划迁校经费。首先派鲍增寿、蒋纪章、唐廷仁出发去杭州、萧山,金校长沿途到走访毕业生了解情况。于七月二十二日到达萧山。至八月七日往返落实迁校事宜。
      八月七日在萧山县中演讲:说明求学方法注重生活中学习,求学目的在为人民服务,非专为升学与个人升官。
      十月十三日从杭州购得《新华日报》、《群众》、《世界知识》等书送图书馆,供师生阅读。
      十月二十一日,金读完蔡尚轴思《中国思想研究法》说作者用唯物辩证法观点整理我国思想史料,宋明后集部书刊,尤多爬梳,不愧为一部名著。
      马达远文:……办好学校的关键有好校长及好教师,湘师自金先生主持校务后,声誉日隆,……金先生也认为名师出高徒,所以非常重视教师选聘而绞尽脑汁。音师,屠咸若,黄凛,杨扑轩;体师宋方东;普师张天乐等都年轻有为,一专多能……。如钱希乃,商荫庄,黄明宗,莫善乐,杨文荣等都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的出色教师。尹日昌、桑松青,钱念文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聘请均以真才实学为准。如顾阳勤,田戈昕是湖南人;董文鸾,蒋淑慎、张振亚,胡庆生江苏人;薛欣如甘肃酒泉人;张天乐四川人;郝纪鹤河南人;唐廷仁安徽省人均无地域派别。……金校长注重广闻博洽,富有小学实践经验的人如周汉先生非名大学毕业,可他曾任省立中学附小试验研究员多年。著《问题儿童研究》一书(中华书局出版),当时影响很大,……金校长聘请他担任教育教师。又如在:古市时每日派员往返抬俞之夷来校上课,真是注重德才兼备,兼收并蓄。
      十二月二十七日在毕业式上讲话:……,又勉毕业生外出服务,宜重六事:建立良好制度;拟定悠久计划;博采正反意见;培养乐学精神;推广教育效能;抱定专业态度。

[!page break!]

      六、自松阳古市北迁回萧山为第七次迁校。
      1、自一月十日出发去萧山,此前图书等公物和大部分员工均已北上,金校长沿途步到访问校友了解情况。因金校长所雇船只被军队扣留交涉二天。十五日乘船出发,经兰溪、建德、胥口、桐庐、富阳、闻堰,十九日到萧山。二十日在萧山祗园寺新址办工。
      四月七日,写成《师范学校的任务》为萧山教育科长特约《师范教育专号》而作。
      八月十五,《本校永久校址为什么仍旧在萧山?》         《湘师简讯8期》
      一九四七年一月廿六日为《小学音乐教材初集》序。此书为当时音师秋三学所作。(分中、低、高段各三十六首歌)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五日《本校三十五年度校务进行计划》。(湘师简讯)
      一九四七年四月廿九日《本校学生膳食收支真相及应改善之点》,发表《东南日报》杭州版1947年5月5日
      一九四七年八月《推行基本教育之师资训练问题》一文发于《中华教育界—卷八期》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追记基教预备会及教育问题经座谈会中所讨论之二大问题并抒所感》。发《湘师简讯十一期》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师范生服务与训练中存在缺点与改进意见》。发《湘师简讯十二期》
      一九四七年《改本校师范区的国民教育》。发《湘师简讯十二期》
      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本校三十六年度校务计划》。
      一九四九年《湘湖师范同学录》序
      一九四八年九月,金校长为湘师立校二十周年撰楹联:三阳开泰迎校庆二十周年,八方云集贺校友千里相聚。
      一九四九年八月浙江省第十届中等学校改革事项建议书。
      《教育问题研究报告》之附件
     一九五一年《 关于师范教育的意见书》,准备提交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1951年3月19日至31日)
      一九四九年八月卅一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十专员公署批准成立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校务委员会,金海观任主任委员,聘任书由专员马青、副专员王醒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三日签发。
      一九五一年四月四日
      被委任为浙江省立湘湖师范学校校长委任状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谭启龙签发。
      2、支持革命师生和地下党活动:
      陈浣文:一九四五年二月寒假,特委张之清指引,特委林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指陈波回湘师组织地下党支部,向师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由于金校长主持学校作风民主,文化空气自由,活跃,这给地下党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图书馆查出的进步书籍,如高尔基、法捷郁夫,杨贤江、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之作品。我以学生会学习股长名义征得管理员曾先生同意用明禁暗借办法,借给同学阅读,……讨论学习心得。
      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学生自治会举行演讲比赛,将批评国民党的张云英,楼朝生(均为地下党员)分获第一、二名。四月十四日致电省教育厅长,不能坐视学生如此艰苦的生活表宁愿辞职之意。廿七来两信挽留。某日国民党便衣来湘师查《阴风飒飒话杭州》一文作者(王春燕,编者周笃生),决定发表于壁报。金校长与特务交涉说,文章是学生寄来的,是我交学生壁报发表的,与作者、编者无关。通信自由,我不必告诉你作者。便衣悻悻而去。
      五月二十日,浙江九所省师范请愿改善生活待遇未果,学生自治会决定罢课,方、叶向金汇报,金校长复既然是全省学生代表决定,你们罢课好了。嘱俞仕达说:“游行路上自己要当心”。后教育厅长李超美密令要开除学生,金校长不予理睬。
      五月廿九日浙江省中学教职员代表10人,由湘师同去,金亦参加,以校长身份单独向省政府省、教育厅交涉。省政府以湘师师生待遇可与杭师相同为条件,让金校长带领湘师代表回校。
八月金校长从杭州,带回来《民主》、《周报》、《文萃》、《世界知识》、《文汇报》……等新报刊,放图书馆让学生阅读,分析国际形势,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阴谋,……别校禁止学生阅读,但我们的金校长冒险从杭带书给看学生看……地下党支部成员如鱼得水,……发动借阅……提高觉悟。
      一九四六年冬……配合中央部署,开展辩论会,……演戏办级等,祗园寺大殿满走廊上都是民主情报,内容丰富,……真是满园春色。演讲会金校长评判,张云英、蒋宝才,楼朝生,内容旗帜鲜明(三者均是地下党员)得一、二、三名。骆尤治课堂上反革命言论,被周笃生等驳得哑口无言,……。他要挟学校开除陈波(班长)、周笃生等同学,校务会议中金校长严词驳回骆的要挟提案,保护了我们。
      一九四七年一月陈波离校,据上级指示带王、徐、张、周、许等同学回丽水景宁开展革命工作,把湘师支部交给许伟民负责。四八年五月许将毕业,急于找上级,……误把蒋宝财介绍给小王明党组委郁锡明作上级,暴露身份和支部成员情况:十月廿一小王明富阳被捕,十月廿六日国民党军警到湘师大逮捕,第三任支部书记陈沛洁、项官森在金校长和进步教师掩护下逃离虎口。杨金月等三人被捕,毕业离校时支部同志相继被捕,十一月十二日,我在南京被捕,十二月十二时押回杭州。某日金校长冒险来探监。金校长在国共决战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站在革命人民一边。处处与地下党配合默契。共同战斗。
      周笃生文:……我特约同班同学地下党员王春生写报导,不久收到她来稿,壁报刊出,不料她的文章于8月16日凤《阴风飒飒话杭州》文,用东方费伯的笔名,全文在《文汇报》第三版刊出。这样惊动了国民党特务。……一天上午,便衣特务闯进金校长住处,追问:“东方费伯的真名和编辑是谁?”金校长暗示女儿金  通知我暂时躲避;一面理直气壮地承担责任说:“这篇文章底稿,是我交给学生自治会上壁报的,与编辑无关”。该文稿是我的学生信寄来的,通讯自由,我没有把来信人告诉的必要。……便衣特务夹着尾巴离校。一切危险风波终于平息了。使我和王春燕安全脱险。
      裘亦辽文: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七年湘师地下党员近二十余人,在陈波和许伟民领导下,开展读书活动,学习毛主席、朱总司令著作,《职共党史》、《西行漫记》、《群众》、《文萃》、《周报》等革命书报,提高觉悟……。
一九四七年反内战反饿饥运动在全国深入开展。湘师在金校长支持下,罢课三天,……写大字报,开座谈会,组织萧山全城游行,……老师们组织教师代表团……配合学生斗争。……当时我是地下党员指挥者之一,回校后金校长叫我到他家去,促膝读心,说:“我们最终是保护不了你们的,你们要当心。”
      一九四八年,夏某日与丁宗文读中原战局,表示:“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恶论则危”,历来如此,很难逃脱这个历史规律。
      项管森文:一九四八年十月廿六日下午国民党特务把金校长叫到萧山伪察队,给他黑名单:通知“杨金月、陈鸿铨、魏锡贵、陈沛洁、詹宏明、项管森、张友云……”等学员逮捕。看后发现张明云是张有云的误写,通过力争后,将其名划去。八时金校长被押回校办会室,由于该教师不理解暗示之意,结果还是将魏锡贵,杨金月、陈鸿铨叫来而被捕。詹宏明和我(项管森)察觉风雨有变而及时撤出学校。陈沛洁在教室里做作业,郑振亚告知其情况……叫你尽速回避。……立即到原班主任下洽商回避之事。……后特务非抓到陈沛洁不可时,重派文观与陈商、黄代班主任黄明宗名义假造请假单,说下午三时去杭州。到深夜在金校长和教师掩护下,一直没被捕,特务无奈最后撤走。金校长、陈沛洁找到了张友云从边门送去,在附小稍息,第二天一早去宁波……一九四九年初,陈沛洁、詹宏明、项管森、张友云参加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
      吴美容文:张天乐老师笔戎参加革命,事先与金校长商量好的。
      陈鸿铨文:一九四八年冬,我是湘师普师毕业班学生,突然被反动派秘密逮捕,……后来关在杭州柴木巷,允许与外界接触,我提出:“我要见金海观校长”。某天特务告诉我,有人来看你了。……我走到金校长面前,……一阵激动,说不出话来。金校长叫“陈鸿铨”,……精神为之一振。……我昨天才知道你在这里……。金校长说:“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什么忙”。……不久我就保释出狱。
      詹宏明文:一九四七年秋,受地下党指派到湘师,发展进步同学,伺机搞学运。四八年底一个夜晚,我和潘乡月因特务追捕逃亡一个时期后,潜回学校与游击队取得联系,当晚到金校长家藏身,他将我们引藏后,到深夜关切地告诉我们,敌特正在要训育处追捕你们,并给我们着通辑令,严肃地告诫说:“革命就是艰险的,要坚定,要有勇气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这里不能欠留,必须立即到山区去!”当时我们告诉他,我们是为此来取得联系的,他又称赞我们的勇气和行动。在金校长的帮助下,我们安全地进入江南人民游击支队(金萧支队)。
      方标文:……四八年临走前向他辞行,我得到莫大的关怀和鼓舞。他嘱咐我们带上校徽,以参观学校的模样去,要分头走,不要目标太大。这样我们第一批是17人,分水陆两路走,有项管森、陈焕庸、兰亨、潘金球、刘兆祥、蔡寿乾等。以后还第二批、第三批,先后共去近一百人。有路西亦有路东。……到了封锁线,岗哨更加严密,……我们就是照金校长吩咐带校徽进入游击队的金萧支队有好些校友,如杨坚、张子林、刘嘉金等。
      周韫玉文:
      1、冲破黎明黑暗。(略)
      2、保卫学校,把学校完整地交给人民,金校长为保卫学校,迎接解放,立即把学校组织起来,成立安全委员会,下设总务、宣教、保卫三组,均有师生代表参加。……主要是保护师生安全,保护学校财产,重点保护仪器室、图书馆和钢琴室。宣教组深夜到桑老师家听新闻后整理次日清晨出新闻于黑板上。……。
      3、为革命做了第一件有意义的事。
金校长派同学协助金萧支队在沿公路、铁路收集、看管、整理、归类、登记国民党部队溃逃时丢弃的大量军用物资。……
      4、热烈迎接解放大军,迎接萧解放。
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萧山解放,挂彩旗、写标语,准备欢迎。下午率师生到萧山汽车欢迎解放军入城,晚上参加三所中学召开欢迎解放军大会。
      5、解放初,湘师同学掀起参军热潮。
一九四九年五月八日萧山解放后第三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宣传科长鲁曼同志来湘师,金校长热情接待,并把我们学生会干部邀来开座谈会,鲁科长动员我们参军。第二天就有陈和、朱宏甫、李玉如等近一百名同学志愿报名参军。其中70多名在廿一军政治部青训班,20余人在廿一军文工团。五月十日金校长组织第一欢送会,鼓励参军同学为革命作贡献。
      综上所述,该文将抗战八年抗战前延后伸为二十年,是因为他经历了二个完全不同的时期,为承上启下,学校在此期间已三易其名,即湘师一九二八年十月成立,历任五任校长,校名为“浙江省乡村师范学校”;一九三二年初,金校长来湘师后立即改校名为“浙江省湘湖乡村师范学校”(二十年);一九五一年四月浙江省主席谭启龙聘任金校长时定名为“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为了求浙江省湘湖乡村师范学校历史的完整性,学校抗日救国运动的完整性,和金校长民主办学,抗日、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支持和保护地下党活动和革命进步学生活动的连续性,本文上延为抗日与迁校准备阶段,下伸至一九五一年四月省人民政府对学校的更名和对金校长的任命。前后历时二十年。然而重点是三七年至四五年的抗战八年,七迁其校的流亡办学与抗日活动。其中重中之重为松阳的五年间。
      金校长确信陶师之所以伟大在两个翻身,一即以王阳明的“行是知之成”,将自己的名字知行改为行知,二即是将国外权威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翻身改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原于生活,彻底改变自己认识世界、认识教育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金校长在特殊的年代里,在特殊艰难困苦生活环境中以忠诚教育的事业性,以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毅力,继承和发展陶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进行了伟大的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培养了大批爱国的革命战士和领导干部,培养大批忠于教育事业的,忠于职守的教育工作者,文化战士,桃李满天下,天下桃李再去培养更多的人才,在不断的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在这伟大的教育实践中,金校长用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精神,为人师表,与师生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中建立起带头人的光辉丰碑,学校凝练出“苦硬、实干、研究、进取、重情”的湘师精神。现在湘师虽然寿终正寝,然而金校长的光照日月的光辉精神和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湘师精神还会代代相传,永成不朽。
      本文从金校长几百万字的资料中录出二万多字,均为金校长各时段工作实录和当时师生实感言论中录出,已示真实性。本文只多是抛砖引玉而决不金校长光辉和湘师精神的全貌。因金校长众多文章中还有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金玉良言和格物知致的丰富内涵,中庸大道未被开发。